发布时间:2023-01-05 浏览次数:
一、学科简介
我们2011年获生态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为重庆市 “十二五”、“十三五”重点学科。现有鱼类生理生态学、昆虫生态学、微生物功能生态学、植物生态学4个学科方向。现有学科队伍30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11人,博士22人(73%),海外研究经历者11人(37%),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16人;有国家蜂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等省部级以上人才8人,省级以上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理事等18人次,担任6家国际SCI学术期刊的副主编或编委。近五年,主持国家基金项目10项,省部级项目40余项,科研经费1500万元,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奖励4项,主办学术会议5次。
该学科根据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需求,致力于三峡库区流域生态环境健康、林业病虫害防治、蜜蜂保育技术、珍稀动植物物种保护和资源利用等研究,培养优秀生态学师资和具备生态科学、生态工程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初步成为我国西部有重要影响、部分领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生态学学科。
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的研究生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崇尚科学,诚实守信,勤奋敬业;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团结协作、求实创新和为科学勇于献身的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具有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本学科研究生应具有坚实系统的生态学理论基础与实践技能,了解生态学发展的前沿和动态;熟练掌握和应用各类实验操作技能;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和使用计算机,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了解本学科知识产权和生态伦理等相关知识,具备从事生态学教学、科研和农业综合开发与管理及生态规划的能力,成为新时代的从事生态学研究和教学的高层次人才。学位获得者,应能承担生态科学、生态工程和生态管理方面的科研、教学或其他的相关管理等工作。
三、培养方向
方向1:鱼类生理生态学
方向2:昆虫生态学
方向3:微生物功能生态学
方向4:植物生态学
四、学习年限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三年,除服兵役和创业外,在校最长学习年限不得超过四年。优秀硕士生提前完成课程学习、必修环节和学位论文者,可申请提前毕业及授位,但在校学习年限不少于两年。
五、培养方式
1.采取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硕士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同时成立导师组集体指导,成员主要是导师、其他导师和部分优秀青年教师,青年教师作为副导师。导师负责制订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组织开题、中期检查与答辩,指导科学研究和毕业论文等工作,且对研究生的思想品德、学术道德有引导、示范和监督的责任。
2.采取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和学术交流相结的方式。高度重视课程学习、研究方法训练和学位论文质量提升,积极搭建国际国内合作平台,推进联合培养、短期交流等合作方式,创造条件资助硕士生赴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访学、研修。
六、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攻读本学科硕士研究生需获得学位课20学分,非学位课6学分,必修环节4学分,总学分30学分。
(一)学位课(20学分)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 学期 |
考核 方式 |
开课单位 |
备注 |
学位公共课 (6学分) |
思想政治理论 |
54 |
3 |
1 |
考试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全体研究生 必修 |
英语 |
54 |
3 |
2 |
考试 |
外国语学院 |
||
学位基础课 (8学分) |
现代生态学研究前沿 |
54 |
3 |
1 |
考试 |
5060全迅白菜 |
一级学科 各专业 必修 |
现代生态学研究方法与技术 |
54 |
3 |
1 |
考试 |
5060全迅白菜 |
||
高级生态学 |
36 |
2 |
1 |
考试 |
5060全迅白菜 |
||
学位专业课 (6学分) |
动物生理生态学 |
36 |
2 |
1 |
考试 |
5060全迅白菜 |
一级学科 各专业 必修 |
动物保护生物学 |
36 |
2 |
1 |
考试 |
5060全迅白菜 |
||
污染生态学 |
36 |
2 |
1 |
考试 |
5060全迅白菜 |
注:思想政治理论,内容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含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体研究生)、自然辩证法(理工科)、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人文社科)。
(二)非学位课(6学分)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 学期 |
考核 方式 |
开课单位 |
备注 |
专业选修课 (至少4学分) |
恢复生态学 |
36 |
2 |
2 |
考查 |
5060全迅白菜 |
一级学科 各专业选修4学分(任选2门) |
湿地生态学 |
36 |
2 |
2 |
考查 |
5060全迅白菜 |
||
水域生态学 |
36 |
2 |
2 |
考查 |
5060全迅白菜 |
||
生物信息学 |
36 |
2 |
2 |
考试 |
5060全迅白菜 |
||
行为生态学 |
36 |
2 |
2 |
考查 |
5060全迅白菜 |
||
系统与进化生物学 |
36 |
2 |
2 |
考查 |
5060全迅白菜 |
||
微生物生态学 |
36 |
2 |
2 |
考查 |
5060全迅白菜 |
||
植物分类学 |
36 |
2 |
2 |
考查 |
5060全迅白菜 |
||
资源植物学 |
36 |
2 |
2 |
考查 |
5060全迅白菜 |
||
资源动物学 |
36 |
2 |
2 |
考查 |
5060全迅白菜 |
||
媒介昆虫学 |
36 |
2 |
2 |
考查 |
5060全迅白菜 |
||
公共选修课 (至少2学分)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 |
18 |
1 |
2 |
考查 |
教育科学学院 |
全体研究生选修。其中,《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研究》教育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生必修 |
教育学 |
18 |
1 |
2 |
考查 |
教育科学学院 |
||
心理学 |
18 |
1 |
2 |
考查 |
教育科学学院 |
||
教育政策法规 |
18 |
1 |
3 |
考查 |
教育科学学院 |
||
教育技术 |
18 |
1 |
3 |
考查 |
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
||
学术规范与写作 |
18 |
1 |
3 |
考查 |
文学院 |
(三)补修课(不计学分)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 学期 |
考核 方式 |
开课单位 |
备注 |
生态学 |
48 |
0 |
1 |
考试 |
5060全迅白菜 |
同等学力或跨专业补修 |
生物化学 |
54 |
0 |
1 |
考试 |
5060全迅白菜 |
|
分子生物学 |
36 |
0 |
2 |
考试 |
5060全迅白菜 |
|
基因工程 |
32 |
0 |
2 |
考试 |
5060全迅白菜 |
(四)必修环节(4学分)
名称 |
学分 |
学期 |
考核方式 |
基本要求 |
学术研讨(Seminar) |
1 |
1 |
考查 |
计1学分。定期参加实验室的学术报告会,导师签署意见并向学院提交报告后计1学分。 |
学术活动 |
1 |
2 |
考查 |
满足以下之一计1学分: 参加1次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且提交论文或做小组以上级别主题发言;参加1次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且听取10次以上国内外专家学术报告,同时提交1份学术报告听后感;听取20次以上国内外专家学术报告,同时提交2份学术报告听后感。 |
专业实践 |
2 |
3 |
考查 |
计2学分。由实践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审查签字后向学院提交实践报告一份,教学实践至少听课见习20学时,授课4学时及以上。专业实践内容要与所修专业保持一致。 |
七、中期考核
硕士生在1-2学年完成课程学习及必修环节,完成规定学分者进入中期考核。中期考核以硕士生的培养计划为依据,在课程学习基本结束和论文开题后,对硕士生的学习成绩、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一次综合考核,经过考核合格者方可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具体操作按照《白菜网大全论坛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暂行办法》执行。
八、毕业与学位授予
硕士生在规定修业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考核成绩合格,获得规定的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盲审评阅和学位论文答辩,符合毕业条件,准予毕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有关规定,参照《白菜网大全论坛学位授予实施细则》执行,授予硕士学位。
1.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学位论文正式撰写前,必须做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内容包括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文献综述)、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实验方案、预期成果及创新点、计划进度、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等。开题报告必须在本学科或相关学科范围内公开进行,由3~5位相关学科专家对开题报告进行论证,并明确是否通过。开题报告应重点考查硕士生的文献收集、整理、综述能力和研究设计能力。开题报告应安排在中期考核前完成。
2.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或导师组的指导下,由硕士生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不得少于一年。学位论文的格式要求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硕士学位论文不低于3万字。学位论文内容应反映硕士生已经掌握了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负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科研成果要求
硕士生在申请学位前,须有代表性科研成果,即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与其学科研究方向内容相关的署名第一单位为白菜网大全论坛的论文至少1篇,或专著至少1部,或专利至少1项,硕士生署名为第一作者或导师署名第一作者、硕士生署名第二作者。
九、主要阅读书目
[1]Silvertown J, Charlesworth D.简明植物种群学[M].李博,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Krebs CJ. Ecology-The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Distribution and Abundance[M]. 5ed(影印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3]Begon M, Townsend CR, Harper JL. 生态学:从个体到生态系统[M].李博,张大勇,王德华,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4]Magurran AE. Measuring Biological Diversity[M].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ing company, 2003.
[5]Chapinlll FS, Matsom PA, Mooney HA. Principles of Terrestrial Ecosystem Ecology[M]. New York: Springer-Verlag,Inc,2002.
[6]Molles MC. Ecology: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M]. 7ed(影印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6.
[7]Jorgensen SE. 生态系统生态学[M].曹建军,赵斌,张剑,译.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7.
[8]李博.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9]尚玉昌.动物行为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
[10]蒋高明.植物生理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11]龙文兴.植物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6.
[12]宗浩.应用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1.
[13]张润杰,张吉忍,张文庆.昆虫生态学研究与应用[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7.
[14]卢升高.环境生态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0.
[15]钦佩.生态工程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16] 向近敏.病毒分子生态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
[17]孙振钧,周东兴.生态学研究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5.
[18]王宏缤,王海娟,曾和平.污染与恢复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5.
[19]宋永昌.植被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7.
[20]孙儒泳.动物生态学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
上一篇: 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